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说很多中国企业就在专利方面屡屡碰壁,又或者是没有核心技术,希望依靠并购走天下从而受阻,最终导致这些年在国际化方面折戟沉沙的中国企业比比皆是。
反观浪潮,作为中国技术创新力量的代表性企业,却另辟蹊径的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国际化之路。在国内科技企业纷纷高喊出海却纷纷碰壁的时候,浪潮却战略迂回式的完成了众多国际化布局。
特别是最近几年,浪潮在国际化方面的动作频频,从深度参与国际权威组织,推出一系列国际开放计算标准的产品;到积极参与“跑分”,从四路服务器到八路服务器,持续的刷新着SPEC测试记录;再到美国、日本、拉美等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持续参与国际化舞台展现中国技术创新等等。
浪潮这一连串的举措,无疑给业界带来一个新的启示,那就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之路,成败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换句话说,只有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砥砺前行,打磨内功,才能迎来属于自身的“诗和远方”。
执标准“权杖”走向国际化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第16个年头,过去16年中国经济因加入WTO获得了巨大成功——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国家要想实现大发展,就必须融入全球化的生态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浪潮深度参与国际权威组织,其实和中国主动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的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浪潮要走向海外市场,必须先有了标准的“权杖”和依托,国际化才能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

实际上,对中国的科技产业而言,过去在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由于技术壁垒比较高,市场也相对封闭,因此很多时候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中国企业都只能扮演“跟随者”的角色。
不过,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则打破了过去的创新路径,过去由老牌科技企业“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远去,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采购量,逐渐赢得了市场“话语权”,开始主导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标准,这就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为此,早在2015年,浪潮就加入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成为ODCC开发计算标准的核心成员,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以及支持大批量快速交付的融合架构产品,推动ODCC及标准在中国的发展和落地。
2017年,浪潮加入由Facebook发起致力于推动开放硬件技术标准,推进数据中心创新的全球性组织OCP(Open Computing Project),成员包括Google、微软、英特尔等46家全球性IT企业以及互联网运营商。作为铂金级别会员,浪潮在OCP summit上发布了符合OCP国际标准的OR系列整机柜服务器。
今年3月,在德国举办的CeBIT2017期间,浪潮又发布了基于Open19标准的服务器,成为Open19第一批成员。至此,浪潮成为继ODCC,OCP后,是全球三大技术标准的核心成员和标准倡导者,是全球屈指可数的旗下产品可覆盖ODCC、OCP和Open19三大开发计算标准的厂商,成为三大技术标准制定组织搭建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在云计算领域,2016年11月,浪潮也正式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不仅在产品层面不断迭代,深化与OpenStack的融合,而且积极探索OpenStack的行业应用,为用户提供满足多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由此可见,浪潮积极参与国际权威组织和相关规则制定,充分调动、利用和吸收国际化资源,向全球企业级用户提供产品,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效益,也能有效提升中国科技公司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更为自身加快挺进多方竞争下的全球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跑分”让技术实力闪耀全球
相信大家对于“跑分”这个词并不陌生,小到现在每个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大到电脑乃至汽车可以说都在“跑分”。在服务器领域,SPEC 的测试项目就是“跑分”的最佳舞台。

我们知道,SPEC是非营利性的全球权威第三方组织,致力于建立、维护以及完善一系列最新的服务器应用性能评估标准,拥有10大类测试标准、53项测试规范。而浪潮同样是SPEC成员,并在SPEC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一直积极参与SPEC相关标准的开发和制定工作中,也积极参加该组织的各类基准测试,例如CPU、power等。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SPEC测试十分严苛,可以充分暴露产品和技术的不足,参加SPEC测试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认可,也可以更好评测产品方案,为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不久前,SPEC官网公布了最新的jbb2015测试成绩榜单,浪潮NF8480M4四路服务器以每秒完成219406次Java事务处理一举拿下该项测试(MultiJVM)类的最好成绩。这也是继去年浪潮八路服务器天梭TS860G3,在SPEC CPUCINT2006以测试峰值成绩为7230分,平均成绩为6970分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现。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浪潮服务器从双路、四路到高端八路服务器连续共计28次打破SPEC、TPC等一系列测试世界纪录。
可以看出,SPEC测试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块试金石。作为企业计算的核心产品,服务器的进化升级就是计算升级的关键。唯有持续不断在SPEC测试中刷新纪录,才能真正成为服务器行业,技术进化的推动者。更关键的是,对浪潮来说,参与国际权威评测机构的“跑分”项目,则是能够证明自身技术创新实力最好的全球舞台。
另辟蹊径的国际化启示录
回头来看,浪潮之所以活跃在ODCC、OCP和Open19等国际权威组织中,或者在第三方组织的评测项目中闪耀光芒,归根结底是浪潮不断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和对研发的不断投入。

此外,面向私有云的产品包括整机柜服务器InCloudRack和刀片系统I9000,两款产品均可以支持2路、4路和8路节点混插,具有企业级的RAS特性,InCloudRack面向大规模私有云应用场景,I9000适合小规模的私有云应用场景。
从这些产品布局看,浪潮可谓是融合架构的坚定推动者,更对融合架构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这背后是浪潮对技术趋势的深入洞察,以及来自一线实践验证的最新成果。
再如在高端市场,去年12月底,浪潮发布了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天梭M13,该产品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在线交易处理性能最强的单机服务器系统。更为关键的是,它使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最高端主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如今,从关键计算的入门级八路服务器,到可替代小型机的天梭K1系列以及可承载大型机应用的天梭M13主机,浪潮在关键计算市场的布局得以完整实现,也让浪潮有机会重塑全球服务器产业的新体系。
在上述一系列的布局和推动之下,浪潮的国际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16年,浪潮服务器海外业务相比2015年业务增长高达15倍,全面进入了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业务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的实力和被世界舞台的持续认可,为浪潮的国际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通道,也为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第一,创新不是只低头拉车就行,更需要的是抬头看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国际上的创新方向有哪些,这些都需要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国门,主动寻求国际化的合作,从而与全球标准和全球客户需求实现接轨。
第二,修炼“内功”也是至关重要,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弥补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政策和经验的不足,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均衡增长,这才是国际化之路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