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胸外科医生们佩戴3D眼镜观看手术演示,第一排观众则体验了“裸眼3D”观影效果。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边观看与主刀医生同样的3D视野,一边认真比较着手术机器人的“过人之处”。
在 几公里之外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手术室内,坐在控制台前的龙浩教授在助手的配合下,聚精会神地操作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台上,机械臂灵活地在一位患肺 癌(二期)的男病人身上进行操作。这位50岁的患者肺叶上长了两个病灶,最大的有4厘米大小。一个小时不到,机械臂精准地切除了肺癌病灶所在的一侧肺叶。 “我只要接触操作台,都不用碰病人,不用像以前那样消毒双手,就能做手术了。”龙浩说,这是他完成的第28例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手术。此前接受手术的病 人,尚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广州日报记者获悉,目前,广州地区拥有三台手术机器人,分别落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年8月份,全国共完成1700例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中大附属肿瘤医院进入了全国前十强。
以 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用于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胆囊切除手术。胸部肿瘤一度被认为不适合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2016年初,中山大学附属肿 瘤医院借助手术机器人系统,凭借先进的胸部肿瘤腔镜技术,进行了探索。目前,该院胸外科团队先后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与机器人肺癌根治 术,共完成胸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超过50例,居华南地区首位、全国前三位。
“与常规手术相比,机器人拥有清晰度高、灵活性强、视野范围大、 切除精准等优势,在减少组织损伤和加快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效果更好。”傅剑华教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灵活性很强。“床旁机械臂有7个自由度,关 节可以270度旋转,比人手灵活,还能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内进行精细的操作,”傅剑华说,机械臂不存在“手抖”的问题,可以对肿瘤实施精准切除。”